藏式酒店设计,藏文化酒店设计公司

藏族建筑无论传统建筑或现代基本的特点是与雪域高原雄壮、伟岸、美丽、神 奇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表现出纯朴、自然、粗犷的美感,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 


一、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藏式传统建筑使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雀替,用柱子支起雀替,连续使用几个柱、弓、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柱网式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收分墙体。墙体下宽、上窄,墙体收分角度一般在5度左右,建筑物中 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B加厚墙体。藏式建筑墙体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保障建筑高度的安 全,采用了加厚墙体的作法,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 
C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端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坚固和稳当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 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 砖式结构 
    公元七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从尼婆罗迎娶尺尊公主,从中原大唐迎娶文成公主。她们相继进藏带来许多工匠,引进很多新的技术,烧制砖瓦就是其中一项。文成公主时候的桑耶寺在修建过程中大量使用青砖,红砖和琉璃瓦,主殿飞檐和屋顶都用琉璃瓦制作。制作砖瓦的技术从吐蕃时期一直保持到现代,但由于烧制燃料的缺乏,这项技术未能大量推广。 (二) 夯土建筑(本案设计或将用于建筑部份墙体) 
     阿里古格地区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夯土建成的,其主要原因除了当地缺乏石材外,当时石墙砌筑技术不那么发展也有关系。 
(三) 石墙建筑(本案设计或将用于建筑平台部份) 
   石墙建筑是西 藏主要的结构形式,西 藏绝大部分地区石材资源充足,加上藏 民族砌筑石头的技术很高明,因此,石头建筑遍布各个地方,成为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早期的石头建筑基本采用片石和砾石砌筑,石材比较缺乏的地方也有扁平卵石砌墙的房屋。公元十四世纪左右的石墙建筑,选用一些方块石砌筑。乃东王朝时候所修建的十三座宗山城 堡都是类似建筑。 (四) 木头建筑(本案设计将用于外廊柱子,及其他构筑物) 
   木头建筑主要在木材充足的林区出现,分为圆木或半圆木的井干式建筑和板式建筑两种。木头
建筑修建快,抗震性能好,可以搬 迁;但防火性能差,防腐能力弱,这是致命的缺点。在传统藏式建筑中,梁柱雕刻,门窗的花纹都在木构件上做文章。另外藏式建筑的木构件在建筑维修中,任何一个构件都可以更换,这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现代结构中是不可能的,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寿命也不过一百多年,可是作为石木结构的藏式传统建筑可以保持上千年。 
二、形式多样 
从空间上划分,有依山建筑、平川建筑、峡谷建筑等;从结构形式上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建筑类型划分,有一层平房、多层楼房等;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从平面形式划分,有矩形、圆形和多边形等。从地区上划分,牧区有生土夯垒的平方;林区有圆木做墙,屋顶坡面的藏式房;农区有土木结构两层楼房带院子的独 家户;城镇有石木结构的二、三层楼房,多户住一院的居民楼房。 
窗是建筑立面的主要部分。窗的大小和窗在墙面的位置,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而定。居室的窗比较大,而且尽量朝南,附属用房的窗就比较小,而且窗的排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建筑立面上窗的大小和排列的高低所具有的。不规则性和随意性,突出表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 
三、装饰华丽 
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集宗教艺术、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综合体现。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运用了平衡、对比、对称、韵律、和谐和统一等构图规律和审美思想。比如:大昭寺中 心大殿建筑屋内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柱子,柱头,托木,檐椽,门框,门楣等木构件上,人物以及几何图案,把整个殿 堂变成木雕艺术世界。 
四、色彩丰富 
藏式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手法大胆细腻,构图以大色块为主,表现效果简洁明快。通常运用白、黄、红、黑四种单一颜色。《藏汉大词典》说:“佛所具备的二十五果法之一类;息业、增业、杯业、伏业和任运业。即五等业。”在藏式传统绘画中表现佛之五业的时候,白色象征息业,黄 色象征增业,红色象征杯业,黑色象征伏业,而任运业没有具体象征色。 
藏式建筑的外墙色彩,基本上分为白色和红色。其中白色用法较为普遍,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民居都广泛使用。而红色的用法则较为严格,主要用在寺庙的护 法神殿,供奉灵塔的灵塔殿及个别重要殿 堂的外墙面上。红,白二色与藏族几千年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红白色彩形成了这样的概念:“白”指的是“奶品”,藏语为“噶尔”;“红”指的是“肉类”,藏语称“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