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店:
· 酒店尊重在国际上不同基地现场所在的位置,并支持一个在设计上能与当地环境协调且保持一种酒店的“折衷风格”设计理念。
· 提供人行与车辆一个清晰的设计,一个成熟“如公园化”的安排,以及感到安 全。
· 酒店的设计应尊重基地所在区域环境架构,以及利用基地位置的机会提供一个有 效 率的流线。
· 提供酒店的建筑设计能反应特殊的,一致性的服务与舒 适性,以及暗示酒店如家的自然。
· 客房建筑轮廓的清晰表达有助于使酒店建筑从其它商业建筑分别出来。

2.基地位置:
· 都市基地:通常一个都市的基地是高密度开发,室外配套设施受制于有限
的室外环境。通常设计的焦点在酒店的设施如入口,入口车道与上下车区
域,盆景,受限的基地区域如屋顶,中庭,等等。
3. 度假酒店:这些项目要求增加在设计任务书中所列附属设施。通常度假酒店的基地有更多的机会设配套设施并可能包括低 密 度或结合中密度的建筑。
· 度假酒店的配套设施通常包括车道,步行道,围墙和绿化墙,植栽,浇水系统,水景,水池,喷泉,与扩大的娱乐设施。
4. 室外设计:建立一个项目的综合基地概念。
· 提供一个可以反应当地区域的人文架构的室外环境。显示考虑与关心当地土生土长的植栽与硬景观的材料。
· 协调景观设计与室内植栽以反应一个成熟与自然的绿色环境使基地与建筑能成为互补。
B 交通流线—规划
1. 通则: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时,基地应与都市型或度假型酒店或为互补。
2. 通道:提供车道至酒店与配套设施。
·路边缘,路边缘切口与斜坡:从停车场开始的设计应符合ADA与使用的残疾人法规要求。
·防撞柱:设置防撞柱以防止车辆造成损坏。如所在位置要求,提供防撞柱或类似的保护装置以防止柱子,花台,标识,垃圾间,主要市政管道与其他易被车辆造成损坏的设施。
·贮雪区:在下雪量大的区域,仔细分析停车场布局的确认在不可能或不实际能完全清 除的停车场,提供合适的贮雪区。
3. 交通流线设置:提供双向交通与90度停车及下列宽度:
·路缘至路缘:至少19.5m:
·双向车道:至少7m宽。
·单向车道(除了停车场之外):至少宽度3.6m
4. 步道设计:如果法规要求:在整个停车场区域设置经论证后的人行步道。
·残障人使用步道:在坡道设置符合法规/规范要求的斜坡与防滑面层。
·步道:在停车区域主要流线提供至少1.5m宽,其他区域提供1.2m宽并需符合法规要求。
·坡道:如果步道标高改变,尽可能使采用坡道。坡道的设计应采用不需设扶手的缓坡,通常缓坡斜度不可超过1:20.
·台阶:如果必 需设台阶,则至少提供3个台阶,以及防滑的台阶前沿和两旁的扶手。
·灯光:灯杆或短灯柱。
5.车辆排队与停车区:在酒店的主要入口(或客人上下车区域),餐厅,商 场(如在设施要求),服务电梯与其他集中地收货区。
C.主要基地入口
1.规划要求:当使用与基地的规划条件,提供入口的设计能满足上述的基地规划要求。入口提供下列设施:
·入口与出口车道应分开。
·浇水系统的设置应确认不会洒到进出的车辆。
·在入口车道与行人步道的雪/冰融化系统,对积雪,下雪的信息,或其他因
雪量大的危险岗候区,应有敏 感度。
·如规划要求,提供水景。
·提供灯光的强化入口的墙的标识,景观材料,水景。避免照射到邻近区域。
2.基地入口警卫亭(可选项):在总体规划的基地(也许包括酒店,住宅区与设施),如有要求则提供一个合适的警卫亭以管制客人的进出。
3.其它交通要求:依据法规,协调消防车道与消防栓的要求。
D 停车区
1. 交通与停车分析:针对项目提供交通与停车分析,停车数
·界定至酒店与酒店四周的交通流线。
·结合自行泊车,代客泊车,与有司机的客人停车。
·设计代客泊车回至酒店上下车区域的路线以及减少客人等候时间。
2. 坡度:大4百分点,在残疾人停车区需是平地。
3. 交通流向:双向交通。
4. 停车空间:双向交通应提供90度停车。
·自行停车:2.6×5.8m空间,7.6m车道。
·残疾人停车:在自行停车区提供符合残疾人法规的停车位。
·代客泊车:2.6m宽,18.9m开间以及可能使用机械停车。代客泊车区不设残疾人车位。
5. 灯光:创造一个概念以界定景观/室外的灯光设计。停车场设计应协调灯光与景观顾问。
·灯具:6m高度及在高度形象区域如酒店入口的灯具不可超过3.6m;
·停车场灯具:100百分点向下照射并带防覆盖。
6. 停车位:
·标准车辆尺寸:2.6×5.5m至少。
·以白色线界定停车位。
E.酒店入口—上下车处
1.通则:提供有雨棚的上下车处足够的照明,可以对建筑本身与区域的建筑形式相益成彰。
2.位置:酒店入口的车辆到达区域。
3.历史性建筑的入口保护:如果酒店是在一个历史性建筑里,很可能因建筑外观与改造上的限 制无法设置雨棚。因此入口雨棚的设计因项目而异,且应依据现有历史涵构而定。
4.空间规划:避免车辆与客人,与客人的候车;到达与离店的流线有交叉冲突。
·提供酒店入口的雨棚以保护客人受雨雪的影响。
·提供分开的入口与通道以供酒店员工处理客人的行李,并远离客人视线,通常应靠近行李间。
·提供出租车与机场巴士的排队区域并在酒店入口的视线范围内,但需离开客人与车辆的入口。
·提供远离主入口的上下车处的巴士通道与停车处。提供至团队入口与入住登记的方向指示。
·提供烟灰/垃圾筒,与景观配套设施协调。
·酒店次要入口的上下车处提供有保护的入口,比如大型功能与会议区域,餐厅与SPA的室外入口。
5. 面积/区域:在客人上下车区域,提供一个可停入至少4部准备下车的车位加上一个可供大型车辆如卡车,班车,紧急车辆可通行的车道。
·车道:通常至少提供3条车道,2条至少3.7m宽上方有雨棚的车道于客人上下车处,以及一条没有雨棚的旁通车道。
·车辆净空:提供足够的净高,足以让高的消防车,大巴士,紧急车辆使用上下车区域,通常提供4.5m高的净空间。
·保护:雨棚的覆盖范围应可保护在上下车处12m长的人行步道与车道的宽
度
·路缘至酒店入口的距离:至少3m宽及同雨棚的长度。
·雨棚支撑柱:柱应设置离路缘0.9m的防止被打开的车门撞击。
6.客人上下车处的特性:提供下列:
·在车道旁装设隐藏式水龙头以保养上下车区域。
·上下车处的照明的气氛与酒店入口与接待区的内装设计应一致。
·提供电插座以操作清洁设备。
·如果酒店是在滑雪区或在下雪的区域,考虑在入口车道提供融雪/冰系统。
·在寒冷气候的上下车处提供辐射热源,以为等候的客人提供舒 适。